在近期召开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的亮相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作为制造业的一匹黑马,广汽带来了其自研的两项尖端技术成果:“新一代一体式关节”和“低压伺服驱动器”,标志着其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布局进入了全新阶段。这次发布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广汽集团战略重心从传统汽车制造向高附加值领域跃进的明确信号。
早在2022年,广汽集团便已开始探索智能机器人研发。而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其第三代机器人GoMate计划于2024年底问世,已经开始在安防领域如“抓小偷”和巡检等场景中展现其潜力。如今,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工业作业和家政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更是因为这些机器人手臂、手腕等关键部位对运动精度的高要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广汽的核心部件——关节与驱动系统曾长时间被国际巨头垄断,但此次发布的“谐波减速器旋转关节”和“行星减速器旋转关节”使其在性能和成本上对标国际品牌,力图将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竞争力拉至新高。
在这两项核心技术中,谐波减速器旋转关节专注于“精密操作”场景,这种关节采用了双钢轮与低转矩脉动设计,重量仅300克,其力矩波动控制在1%以内,这使得机器人手臂可以实现0.1毫米级的精密装配,甚至模拟人类手腕的“捻针穿线”这样极为细致的动作。而行星减速器旋转关节则赋予了机器人腿部“动力心脏”,为其行走、奔跑和负重提供了强劲有力的动力支持。在实测中,搭载这一关节的广汽人形机器人可以轻松负重50公斤,成功攀爬30°的斜坡,其动态能耗相比日系产品降低了27%,这一创新性突破也让行业专家刮目相看。
与之配套的“低压伺服驱动器”具有不容小觑的优势,尽管体积仅为传统产品的1/5,但却能支持4.8kW的功率输出,功率密度达到了38kW/dm³,这相当于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嵌入了一台微型超算,极大地增强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能力。在四轮足模式下,GoMate机器人能够稳健地上下楼梯、攀爬和越障,展现了其技术的成熟性。
根据QYResearch(恒州博智)的调研,全球机器人关节模组市场在2031年预计将销售额达到5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3.3%(2025-2031)。广汽集团显然计划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该集团公布的路径规划,首先是突破核心部件,其次是产业链整合,最后实现场景应用落地,企业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关键部件的产业化,2026年完成国产化替代,2027年进军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广汽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表示:“GoMate绝不会是一个无用的实验品。集团已经确定了详细的量产计划,预计今年将实现自研零部件的全球批量发售。”在构建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方面,广汽计划于2025年在广州设立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示范区,目标是实现公共安全和汽车后市场的具体应用落地。张爱民进一步指出,“2026年我们将完成小批量推广,同时零部件开始大规模推广,预期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到了2027年,将是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量产的关键时期。”
这一切的背后,反映出广汽集团与特斯拉、小米等厂商的不同选择,它们聚焦于整机。而广汽则选择了一条更为基础但更为扎实的道路——正如华为海思在手机芯片领域的突破,广汽的核心零部件攻坚之路,也有望重塑整个行业的商业生态体系。
总之,广汽机器人量产的时刻即将来临,它们的技术创新不仅将助力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更将通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引发更深远的行业变革。随着时代的推进,消费者和企业都将体验到机器人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惊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