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新闻
 
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5-31 14:1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楼梯施工领域中滴水线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

  楼梯是建筑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构件,随着工程质量的逐步提升,楼梯防水也成为施工质量的主控项目。楼梯防水通常主体浇筑后后期装饰装修采用水泥砂浆粉刷成滴水线和防水台,施工质量不易控制,人工成本高,而且后期安装楼梯扶手时成品保护难度较大,容易造成滴水线脱落、缺棱少角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楼梯滴水线随主体楼梯浇筑一次成型,不仅保证了滴水线的施工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成品保护到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包括楼梯底模、楼梯侧模和滴水线模板,在楼梯底模的一侧边缘上垂直固定有楼梯侧模,在楼梯侧模内侧仅贴合楼梯侧模平行固定有滴水线模板,在滴水线模板内侧仅邻滴水线模板设置有扣固在楼梯底模上的半圆环管。

  所述半圆环管为PVC半圆环管,采用铁钉或螺钉等间距将PVC半圆环管固定在楼梯底模上。

  所述PVC半圆环管的中心位置等间距设置有帽头让位孔,在帽头让位孔下侧延伸设置有定位套管,铁钉或螺钉匹配贯穿安装在定位套管内,铁钉或螺钉的帽头位于帽头让位孔内。

  在于所述定位套管对应的楼梯底模位置设置有内嵌螺母,该内腔螺母与定位套管内的螺母配合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PVC半圆环管内匹配套装有定型架,定型架的下边缘设置有向内的翻边作为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随主体同步浇筑完成,工艺操作简便,可实施性强,成型效果美观,不易脱落、损坏。本实用新型结构强度高,定位精准,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能够反复周转使用,使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实施。

  图中标号:1为楼梯底模,2为铁钉,2a为螺钉,3为PVC半圆环管,4为滴水线为成型斜板底滴水线为成型斜板侧滴水线为定型架,15为支撑脚。

  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包括楼梯底模1、楼梯侧模5和滴水线,以及楼梯底板滴水线、楼梯侧面滴水线等,楼梯底板滴水线有内凹的半圆弧形成,所述的楼梯侧面滴水线有混凝土凸起形成,楼梯滴水线随主体楼梯段同步浇筑完成。包括在楼梯底模1的一侧边缘上垂直固定有楼梯侧模5,在楼梯侧模5内侧仅贴合楼梯侧模5平行固定有滴水线,在滴水线内侧仅邻滴水线上的半圆环管。

  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半圆环管为PVC半圆环管3,而且采用铁钉2等间距将PVC半圆环管3固定在楼梯底模1上。

  实施例2:另一种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包括楼梯斜板滴水线和楼梯侧面滴水线。楼梯斜板模板支设时应将梯段宽度外扩一个模板厚度,底模和侧模支设完成后将侧面滴水线厚度的模板条紧靠底模固定在楼梯侧模上,然后将半圆的PVC管沿着楼梯侧模滴水线一端固定在阴角处,垫块排布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形成现浇楼梯整体成型的滴水线所示,本发明的现浇楼梯滴水线整体成型装置,包括楼梯斜板滴水线。

  楼梯斜板模板支设时先将梯段宽度外扩一个模板厚度,底模1和侧模5支设完成后将滴水线上。然后将半圆的PVC管2沿着滴水线固定在阴角处。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形成现浇楼梯整体成型的滴水线。

  拆模后成型斜板底滴水线所示。拆模后成型斜板侧滴水线所示。所述的滴水线根据策划的滴水线厚度确定,可采用木模板,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矩形截面材料。所示的PVC管2采用25mm的PVC管中间对称切开使用,也可根据滴水线尺寸和现场施工需要选择不同的直径或材料。所述的固定PVC管的钉子2采用长度20mm的铁钉。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基础上,参见图5、图6和图8所示,PVC半圆环管3的中心位置等间距设置有帽头让位孔12,在帽头让位孔12下侧延伸设置有定位套管11。螺钉2a匹配贯穿安装在定位套管11内,螺钉2a的帽头位于帽头让位孔12内。

  同时,在于定位套管11对应的楼梯底模1位置设置有内嵌螺母10,该内腔螺母与定位套管11内的螺母配合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能够反复周转使用,使用效果好,提高整体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基础上,参见图7所示,又在PVC半圆环管3内匹配套装有定型架14,定型架14的下边缘设置有向内的翻边作为支撑脚15。采用定型架14能够提高PVC半圆环管3的结构强度,保持PVC半圆环管3具有较高的定位精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有;马新萍;徐晓朋;刘文帅;陈忠豪;蒋昌文;王岸柳;贾龙杰;祁文静;王鹏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Copyright © 2025 首页(星欧娱乐注册)平台登录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