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在雨淋或水浸后,水不仅会往下级梯级顺级流下去,而且还会往每级梯级的端部流下去,这样就会造成水往下层淋下去,以及顺梯级端部延流到梯级背面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楼梯设施造成破坏。参见图1,滴水线下靠近楼梯外侧用水泥砂浆抹的一个约1厘米高2-3厘米宽的一个平台,主要是防止楼梯上的水往下落,污染楼梯的白墙面。
长期以来,楼梯踏步板常用挡水的方法是踏步表面明贴挡水线,这样在观感方面效果很差,而且明贴的挡水线占用了踏步表面的空间,还是存在挡水效果不明显的不足。还有就是对楼梯板底部外侧进行人工抹灰,在水泥砂浆初凝之前镶嵌塑料滴水条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防水效果良好,但是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并且随时间的推移,滴水线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楼梯滴水线制作方式施工难度大且容易造成滴水线脱落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滴水线施工效率,以及有效避免滴水线脱落的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
一种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包括沿垂向设置的第一木模板,以及沿横向设置的第二木模板,第二木模板沿横向的端部与第一木模板之间形成有空隙,第二木模板底面且靠近第一木模板的端部压接有方形板,方形板包括木方,以及包覆于木方外表面的镀锌铁皮,方形板的顶面与第二木模板的底面贴合,方形板靠近第一木模板的侧面与第一木模板贴合,方形板沿横向的尺寸不小于空隙沿横向的尺寸,第一木模板沿纵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撑平台,第一木模板及方形板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木模板的底部压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面与第二木模板贴合,支撑块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木模板沿横向且远离第二木模板的侧面压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为木质板,固定板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第二木模板的顶部设置有可沿横向移动的挡板,挡板顶部沿垂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挡板沿纵向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挡板沿横向且靠近第一木模板的端部为可与第一木模板靠近第二木模板侧面贴合的贴合端部,挡板沿横向的尺寸不小于空隙沿横向的尺寸,挡板的第二通孔内套接有导向杆,导向杆沿横向设置,导向杆沿横向且远离第一木模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与挡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沿横向设置,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块及挡板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沿垂向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沿横向并排设置,第二木模板的顶部沿横向且沿远离第一木模板的方向顺次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沿横向并排设置。
作为优选,导向杆设置为多个,多个导向杆沿纵向并排设置,挡板的第二通孔对应于导向杆设置有多个。
作为优选,导向杆为两个,两个导向杆分别位于挡板第一通孔沿纵向的两个侧方。
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木模板及第二木模板间的相对位置,形成能够形成滴水线的空隙,同时通过设置方形板,实现了对空隙底部的密封,并对向空隙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承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能够提高滴水线施工效率;此外,由于滴水线是通过浇筑混凝土而形成,因此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取代了传统抹灰工艺,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滴水线脱落。
图8为通过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制作形成的滴水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滴水线、支撑块;7、第二木模板;8、支撑平台;9、挡板;10、导向杆;11、弹簧;12、支撑块。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为图2所示的水平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垂向为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为垂直于图2的方向,同时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2所示,一种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包括沿垂向设置的第一木模板3,以及沿横向设置的第二木模板7,第二木模板7沿横向的端部与第一木模板3之间形成有空隙,第二木模板7底面且靠近第一木模板3的端部压接有方形板5,方形板5包括木方,以及包覆于木方外表面的镀锌铁皮,方形板5的顶面与第二木模板7的底面贴合,方形板5靠近第一木模板3的侧面与第一木模板3贴合,方形板5沿横向的尺寸不小于空隙沿横向的尺寸,第一木模板3沿纵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撑平台8,第一木模板3及方形板5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8固定连接。
进一步,如图2所示,第二木模板7的底部压接有支撑块6,支撑块6的顶面与第二木模板7贴合,支撑块6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8固定连接。
优选的,支撑块6为木方,支撑块6为沿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以此能够实现对第二木模板7更好的支撑。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木模板3沿横向且远离第二木模板7的侧面压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为木质板,固定板4沿纵向的两端底部均与支撑平台8固定连接,以此能够对第一木模板3更好地支撑。
进一步,如图3至7所示,第二木模板7的顶部设置有可沿横向移动的挡板9,挡板9顶部沿垂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挡板9沿纵向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挡板9沿横向且靠近第一木模板3的端部为可与第一木模板3靠近第二木模板7侧面贴合的贴合端部,挡板9沿横向的尺寸不小于空隙沿横向的尺寸,挡板9的第二通孔内套接有导向杆10,导向杆10沿横向设置,导向杆10沿横向且远离第一木模板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与挡板9之间连接有弹簧11,弹簧11沿横向设置,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块12及挡板9固定连接,支撑块12的顶部沿垂向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沿横向并排设置,第二木模板7的顶部沿横向且沿远离第一木模板3的方向顺次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沿横向并排设置。
另外,导向杆10设置为多个,多个导向杆10沿纵向并排设置,挡板9的第二通孔对应于导向杆10设置有多个,以此能够提高挡板9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5所示,导向杆10设置为两个,两个导向杆10分别位于挡板第一通孔沿纵向的两个侧方。
优选的,弹簧11设置有多个,多个弹簧11沿纵向并排设置,以此一方面能够提高挡板9沿横向移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挡板9与第一木模板3之间贴合的紧密性,进而避免了空隙内混凝土向上外漏。
首先根据实际所需滴水线的尺寸,调整第一木模板3与第二木模板7之间的距离,即调整空隙沿横向的尺寸,然后将混凝土向空隙内浇筑,最后经过静置一段时间后形成如图8所示的滴水线结构。
为了避免混凝土向上的外漏,如图6和图7所示,使用前挡板9及支撑块12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第二木模板7的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处;使用时卸下挡板9上的螺栓,此时挡板9在弹簧11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木模板3,并与第一木模板3压接,继而将混凝土通过挡板9的第一通孔向空隙内浇筑,直至混凝土填满空隙,最后经过静置一段时间后形成如图8所示的滴水线结构。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木模板3及第二木模板7间的相对位置,形成能够形成滴水线的空隙,同时通过设置方形板5,实现了对空隙底部的密封,并对向空隙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承接,因此,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能够提高滴水线施工效率;此外,由于滴水线是通过浇筑混凝土而形成,因此本实用新型楼梯滴水线的制作组件取代了传统抹灰工艺,进而能够有效避免滴水线脱落。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