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欧娱乐新闻
 
国际原油暴跌:地炼行业面临双重挑战与机遇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5-30 14:48   

 

  国际原油市场近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震荡,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在4月3日单日暴跌超过6%,创下近四年来的新低。这一突发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了震撼效应,同时也对国内地炼成品油产业链带来了显著的连锁反应。本文将结合当前地炼行业的现状,深入分析原油暴跌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并展望市场未来趋势。

  首先,原油暴跌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大因素。其一,OPEC+于4月3日宣布自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明显高于市场预期的增幅,令市场对供应过剩的忧虑加剧。其二,美国政府对多国加征10%-49%的关税,进一步加重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花旗银行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可能从原先的90万桶/日降至60万桶/日。此外,美国EIA原油库存的激增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也加剧了燃油需求的结构性萎缩。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炼成品油行业面临着短期的困境。尽管原油价格的暴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炼企业的原料成本压力,但成品油价格的同步下跌则可能抵消这一利好。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地炼加工进口原油周均利润已经恢复至491.34元/吨,但在春节假期后,市场流动性显著疲软,导致了产销率不足、库存压力攀升的情况。更为棘手的是,在经过本月初第七次油价上调后,4月4日原油暴跌可能使得4月17日的调价窗口转为下跌,这对于地炼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高价库存贬值”的风险。

  此外,地炼企业的产量持续收缩,加工开工率跌至低位。2025年2月,地炼汽柴油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2.72%,创下三年新低。同时,涉及检修的炼厂达六家,造成104万吨产能损失。加之燃料油税改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地炼企业在短期内恢复开工的前景依然渺茫。尽管成品油裂解价差周均值小幅上涨,但与产量走势背离,显示出市场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

  从长期来看,地炼行业正面临结构性矛盾。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对传统燃油需求形成了巨大冲击。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突破50%,取代燃油量将达到3440万吨。而燃料油税改与柴油终端消费的下降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供给方面,中国炼油总产能已达到9.54亿吨/年,预计在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9.6亿-9.7亿吨。然而,成品油收率的下降必将推动炼厂面临“减油增化”的压力。

  在出口与内需双弱的背景下,2024年成品油出口配额仅小幅增长,国内消费量同比降幅达1.9%。这一状况下,地炼企业在低价竞争与产能瘦身之间面临艰难抉择。展望未来,4月17日成品油调价可能会转为下跌,预计跌幅将超过100元/吨。为应对这一挑战,地炼企业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策略:

  首先,需加快库存周转,避免因原料成本过高而造成的积压。其次,考虑差异化竞争,向高附加值化工品的生产转型,以减少成品油的依赖。同时可能需要优化炼化一体化工艺,降低受到燃料油税改影响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最后,绿色转型也是一种必要的趋势,布局氢能、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有助于应对未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

  结言:2025年4月的原油暴跌反映了全球能源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同时也暴露了地炼行业在产能过剩、需求萎缩与政策调控下的深层矛盾。面临这一波动的市场环境,地炼企业需在价格波动中谨慎平衡成本与利润。未来,原油价格的走势、政策导向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将共同决定地炼成品油市场的生存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5 首页(星欧娱乐注册)平台登录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